大畈枇杷是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特产,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。 通山县为低山丘陵地貌,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温暖湿润,四季分明,日照充足,雨量充沛,适合枇杷的生长。大畈枇杷以果大、味美著称,其汁多肉厚,甜酸适度,爽口提神;酿成的枇杷酒色如琥珀,口感甘醇;枇杷叶具有滋阴润肺、止咳化痰的独特功效。
2019年1月17日,***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“大畈枇杷”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。
大畈枇杷果实椭圆形,脐部呈极大而深的五星状,皮橙黄色,绒毛浅,果单果质量40~90克,大的可达120克。种子2~5粒。大畈枇杷肉橙黄色,柔软多汁,香甜可口。成熟期为5月中下旬。较耐贮运,适期采收的果实冷藏条件下贮藏期≥10天。大畈枇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≥12.0%,可溶性糖含量≥8.0%,可滴定酸含量≤0.6%。
大畈枇杷5月成熟上市。
大畈枇杷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位于大畈镇的长滩村、高坑村、白泥村、大坑村、鸡口山村、官塘村、隐水村、板桥村、西泉村、下杨村、和平村、鹿眠塘村、杉木园村、竹家楼村等共计14个行政村。地理坐标为东经114°33′~114°45′,北纬29°37′~29°42′。
大畈镇枇杷专业合作社,地址:咸宁市通山县大畈镇大墈村四组
金牡丹四季果园,地址:咸宁市通山县九宫山镇横石大桥头
气候特征:通山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具有温暖湿润,四季分明,日照充足,雨量充沛,无霜期长的特点,适宜种植枇杷。全年平均日照数1962小时,平均日照率42%。全年平均气温17.2℃,1月最冷,极端最低气温~8℃;7月最热,极端最高气温41℃。全年无霜期平均248天,年平均降水量1650毫米。 [1]
水质情况:大畈枇杷生产区域灌溉用水,绝大部分使用无污染的天然降水,少量使用溪流河水及富水水库水,这些灌溉用水符合水质标准GB5084。
土壤地貌:大畈镇境内地貌类型相对单一,以山地为主,地势相对高差大,多高山。大畈镇域内无滑坡、泥石流、岩溶等不良地质作用的破坏影响。大畈枇杷生产区域果园土壤质地为红壤砂质土,土壤偏酸性,pH值5.1~6.8,土壤有机质含量10.5~29.6克/千克,碱解氮含量45.1~96.4毫克/千克,速效磷含量11.8~14.2毫克/千克,速效钾含量95.2~140.6毫克/千克,适宜发展枇杷种植。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