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白芷 内容: 白芷(Angelica dahurica),多年生高大草本,高可达1-2. 5米,根茎可入药,有祛病除湿、排脓生肌、活血止痛之功效。 主治风寒感冒、头痛、鼻炎、牙痛。 赤白带下、痛疖肿毒等症,亦可作香料。 北方的一些省区多有栽培。 白芷简介状态特征多年生高大草本,高1-2. 5米。 根圆柱形,有分枝,径3-5厘米,外表皮黄褐色至褐色,有浓烈气味。 茎基部径2-5厘米,有时可达7-8厘米,通常带紫色,中空,有纵长沟纹。 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,有长柄,叶柄下部有管状抱茎边缘膜质的叶鞘;茎上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,叶片轮廓为卵形至三角形,长15-30厘米,宽10-25厘米,叶柄长至15厘米,下部为囊状膨大的膜质叶鞘,无毛或稀有毛,常带紫色;末回裂片长圆形,卵形或线状披针形,多无柄,长2. 5-7厘米,宽1-2. 5厘米,急尖,边缘有不规则的白色软骨质粗锯齿,具短尖头,基部两侧常不等大,沿叶轴下延成翅状;花序下方的叶简化成无叶的、显著膨大的囊状叶鞘,外面无毛。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,直径10-30厘米,花序梗长5-20厘米,花序梗、伞辐和花柄均有短糙毛;伞辐18-40,中央主伞有时伞辐多至70;总苞片通常缺或有1-2,成长卵形膨大的鞘;小总苞片5-10余,线状披针形,膜质,花白色;无萼齿;花瓣倒卵形,顶端内曲成凹头状;子房无毛或有短毛;花柱比短圆锥状的花柱基长2倍。 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,黄棕色,有时带紫色,长4-7毫米,宽4-6毫米,无毛,背棱扁,厚而钝圆,近海绵质,远较棱槽为宽,侧棱翅状,较果体狭;棱槽中有油管1,合生面油管2。 花期7-8月,果期8-9月。 生长环境常生长于林下,林缘,溪旁、灌丛及山谷地,国内北方各省多栽培供药用。 [1] 白芷喜温和湿润的气候及阳光充足的环境,能耐寒。 地理分布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东北及华北等地,生长于海拔200米至1,500米的地区,一般生于林下、林缘、溪旁、灌丛和山谷草地。 品种分类1、兴安白芷又名:达乌里当归,走马芹。 多年生草本,高可达2. 5米。 根粗大,直生,有时有数条支根。 茎粗大,近于圆柱形,基部粗约5~9厘米,中空,通常呈紫红色,基部光滑无毛,近花序处有短柔毛。 茎上部的叶较小,叶柄全部扩大成卵状的叶鞘,叶片两面均无毛,仅叶脉上有短柔毛.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,总花梗长10~30厘米;茎下部的叶大;叶柄长,墓部扩大呈鞘状,抱茎;叶为2~3回羽状分裂,最终裂片卵形至长卵形,长2~6厘米,宽1~3厘米,先端锐尖,边缘有尖锐的重锯齿,基部下延成小柄;总苞缺如或呈1~2片膨大的鞘状苞片,小总苞14~16片,狭披针形,比花梗长或等长;花萼缺如;花瓣5,白色,卵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,向内弯曲;雄蕊5,花丝细长伸出于花瓣外:子房下位,2室,花柱2,短,基部黄白色或白色。 双悬果扁平椭圆形或近于圆形,分果具5果棱,侧棱成翅状。 花期6~7月。 果期7~9月。 多生于河岸、溪边,以及沿海的丛林砾岩上。 分布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等地。 栽培于四川、河北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安徽、山西等地。 本植物野生种的根,在东北作独活用,商品称香大活,参见独活条。 2、川白芷又名:异形当归。 多年生草本,高1~2米。 根直生,下面有数条支根。 茎直立,圆柱形,中空,表面有细棱。 叶互生;茎下部的叶2~3回3出式羽状全裂,最终裂片长卵形至披针形;叶柄鞘状,抱茎;茎上部的叶片逐渐简化成广阔膨大的叶鞘;叶边缘有不规则锯齿,上面绿色,下面灰白色至淡绿色,两面均无毛,仅叶脉上有短刚毛,复伞形花序顶生,总花梗长15~20厘米;总值缺,小总苞数枚,狭披针形至线形,较小伞梗为长;花萼不明显;花瓣5,白色,广卵形至类圆形,先端微凹,中央有一小舌片向内折曲;雄蕊5,花药椭圆形:子房下位,2室,花柱2。 双悬果长椭圆形,分果右明显的5棱,侧棱有较木质化的翅。 花期5~6月。 果期6~7月。 生长于山地林缘。 分布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。 栽培于四川、山东等地。 3、杭白芷又名:浙白芷、台湾当归。 多年生草本,高1~2米。 根圆锥形,具4棱。 茎直径4~7厘米,茎和叶鞘均为黄绿色。 叶互生;茎下部叶大,叶柄长,基部鞘状抱茎,2~3回羽状分裂,深裂或全裂,最终裂片阔卵形至卵形或长椭圆形,先端尖,边缘密生尖锐重锯齿,基部下延成柄,无毛或脉上有毛;茎中部叶小;上部的叶几仅存卵形囊状的叶鞘,小总苞片长约5毫米,通常比小伞梗短;复伞形花序密生短柔毛;花萼缺如;花瓣黄绿色;雄蕊5,花丝比花瓣长1. 5~2倍;花柱基部绿黄色或黄色。 双悬果被疏毛。 花期5~6月。 果期7~9月。 分布浙江、台湾等地。 浙江、江苏有栽培。 4、云南牛防风又名:滇白芷、粗糙独活。 多年生草本,全株被粗糙的刺毛。 主根纺锤形。 茎下部叶具柄,柄长2~4厘米,基部有宽阔叶鞘,叶片2回羽状深裂,长5~20厘米,宽5~7厘米,裂片宽卵形至长椭圆形,长2. 5~5厘米,上面深绿色,粗糙细皱,下面浅绿色,边缘具不等齿牙;茎上部叶与茎下部叶相似。 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;伞梗13~20;总苞缺或有1~3枚,线状披针形;小总苞片4~5,线形;花2型,边缘花较大,不整齐,中心花近于整齐;萼齿5,线状三角形;花瓣5,白色,先端2裂;雄蕊5;子房近于无毛。 双悬果倒卵形或卵形,长7~8毫米,分果具5条细棱。 花期5~7月。 果期8~10月。 分布云南、四川。 云南有栽培。 5、滇白芷为植物云南牛防风的干燥根。 直径0. 2~1. 5厘米,分枝或不分枝,下部细。 外表棕黄色,多深纵纹,时有支根痕,上部有横皱纹。 质脆。 断面皮部类白色,散有棕色油点及裂隙,形成层不明显,木质部淡黄色,占全径1/3。 商品多已切成厚约1厘米以下的厚片。 气芳香,味辣而苦。 主产云南。 白芷药用价值入药部位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、川白芷、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风的根。 秋播种植的,次年7~9月间茎叶枯黄时采挖。 春播种植的,当年10月采挖。 择晴天,先割去地上部分,再挖出根部。 除净残茎、须根及泥土(不用水洗),晒干或微火烘干。 置干燥不通风处保存,防虫蛀或霉烂。 性味归经【性味】 辛,温。 ①《本经》:"辛,温。 "②《别录》:"无毒。 "③《滇南本草》:"性温,味辛微甘。 "④《药物图考》:"有小毒,臭香,味辛。 "【归经】 入肺、髀、胃经。 ①《珍珠囊》:"足阳明胃、手阳明大肠、手太阴肺经。 "②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"入肺、脾、胃三经。 "③《本草经解》:"入足厥阴肝经、足阳明胃经、手阳明大肠经。 "功能主治祛风,燥湿,消肿,止痛。 治头痛,眉棱骨痛,齿痛,鼻渊,寒湿腹痛,肠风痔漏,赤白带下,痈疽疮疡,皮肤燥痒,疥癣。 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-10g;或入丸、散。 外用:适量,研末撒或调敷。 宜忌人群阴虚血热者忌服。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,用水洗净,浸泡,捞出润透,略哂至外皮无滑腻感时,再闷润后,切片干燥。 ①《雷公炮炙论》:"采得白芷后,刮削上皮,细锉,用黄精亦细锉,以竹刀切,二味等分,蒸一伏时后出,于日中晒干,去黄精用之。 "②《纲目》:"今人采(白芷)根洗甜寸截,以石灰拌匀晒收,为其易蛀并欲色白也。 入药微焙。 "白芷美白配方配方一:白芷美白首先,准备好6g的白芷、1个蛋黄、1大匙蜂蜜、1小匙小黄瓜汁、3小匙的橄榄油。 其次,把白芷研成细末放入面膜碗中,然后往白芷中加入蛋黄均匀搅拌。 再加入小黄瓜汁跟蜂蜜,均匀搅拌,搅拌好之后就可以涂抹在脸上了,大约20分钟之后就可以用清水冲洗干净了。 清洁好脸部肌肤之后就可以用化妆棉蘸取适量的橄榄油敷在脸上5分钟,然后用热毛巾敷在脸上。 等毛巾冷却之后就可以拿下化妆棉跟毛巾了,然后清洗脸部肌肤。 配方二:白芷、白术美白首先,准备好白芷、白茯苓、白术、白芍、薏仁各50g。 其次,将以上的这五种中药材料研成细末,混合好之后密封装在瓶子里。 从瓶中取出一小匙的中药粉末,放入面膜碗中,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调成面膜状。 调好之后就可以敷在脸上了,大约20分钟之后就可以用清水清洗干净了。 这款面膜不仅能够美白祛斑,同时还可以去粉刺跟预防治疗暗疮。 配方三:白芷绿豆美白首先,准备当归、绿豆、白芷、白芨、淮山、杏仁粉各50g,2滴玫瑰精油,适量的玫瑰花水。 其次,将这些中药充分研成细末,混合好之后密封在瓶子中。 每次用的时候就去1小匙的中药粉,放入面膜碗中,然后加入适量的玫瑰花水,滴入2滴玫瑰花精油充分混合搅拌。 搅拌好之后就可以敷在脸上了,大约15分钟之后就可以清洗干净了。 绿豆有清洁肌肤的功效;白芨、淮山能够滋养紧致肌肤;杏仁能够滋润肌肤;当归能够活血,使我们的肌肤更加的红润有光泽;玫瑰花水跟玫瑰花精油具有美白保湿的功效。 【本文可能涉及专业药理知识,中草药并非没有毒副作用,请遵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勿轻信网上用药建议。】 发布时间:2024-09-14 06:30:02 来源:植物迷 链接:https://www.qiue.cn/content/84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