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海洋中的垂钓者―琵琶鱼 内容: 琵琶鱼,又称“电光鱼”,是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形状怪异的鱼类。 体长一般为45厘米,最长可达2米。 体色从褐绿色到灰黑色,各不相同,体表还具有杂色斑点。 琵琶鱼身体扁平,头很大,背鳍和胸鳍发达,还有一条马鞭一样的长尾。 尾根与鱼身衔接处长有一排锋利的刺,刺尖可产生毒液。 从鱼体的背面俯视,很像一把琵琶,故称“琵琶鱼”。 琵琶鱼是底栖性的鱼类,一般生活在海平面以下2米~500米深处,喜欢砂砾的底质。 琵琶鱼以各种小型鱼类或幼鱼为食。 说到捕食,就不能不说说琵琶鱼独特的“捕食工具”。 在雌鱼头部的吻上通常有一个钓竿状的结构。 “钓竿”的末端有一个肉质的突起,看上去很像蠕虫,琵琶鱼以此来诱捕其他贪食的鱼类。 由于琵琶鱼生活在缺乏光线的深海里,所以在“钓竿”的末端通常有发光器官,该器官能够发出冷光以帮助琵琶鱼诱捕其他鱼类。 所以琵琶鱼又被称为“电光鱼”。 对于琵琶鱼发光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弄清。 目前,有一种观点认为:琵琶鱼的发光器官中有一种叫"荧光素"的物质,该物质在荧光素酶的氧化作用下即可发出冷光。 琵琶鱼的繁殖季节一般是在春夏两季。 雌鱼所产的卵可群集形成长9米、宽3米的凝胶质的片状卵群,这样的卵群可在海面上漂浮直到孵化出幼体。 刚孵化的琵琶鱼幼体由一层凝胶质的外膜包裹,可以起到保护作用。 幼鱼不论雌雄都在海水表面生长发育,以浮游生物为食,所以幼鱼还没有"钓竿"结构。 等到发育至一定程度,雄鱼就会选择一条合适的雌鱼,咬破雌鱼腹部的组织并贴附在上面。 而雌鱼的组织生长迅速,很快就可包裹住雄鱼。 最后,雌鱼带着寄生在自己体内的雄鱼一齐沉入海底,开始它们的“二鱼世界”的底栖生活。 发布时间:2024-10-08 09:00:01 来源:植物迷 链接:https://www.qiue.cn/content/154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