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半夏与旱半夏的区别

半夏

原株不同:水半夏的原植物是天南星科、犁头尖属鞭檐犁头尖;旱半夏的原植物为天南星科、半夏属的半夏。

块茎不同:水半夏的块茎近圆形,椭圆形、圆锥形或倒卵形,颜色为淡黄色或白色,表皮不光滑,有点状的根痕;旱半夏的块茎呈圆球形,表皮相对光滑,块茎的顶端位置能有凹下去的痕迹,肉质坚实,断面光洁。

一、原株不同

水半夏的原植物是天南星科、犁头尖属的鞭檐犁头尖,鞭檐犁头尖的叶子长度约3-4厘米左右,叶柄长15-30厘米左右,叶片呈戟状长圆形,基部心形或下延,花序柄细,长度约5-10厘米,佛焰苞管部绿色,形状呈卵圆形或长圆形,檐部绿色至绿白色,肉穗花序比佛焰苞短或长,结出来的浆果呈卵圆形,颜色为绿色。

旱半夏的原植物为天南星科、半夏属的半夏。半夏株高约15-30厘米左右,具有2-5枚叶子,幼苗常为单叶,叶子形状呈卵状心形,老叶上长有裂片。花序柄长25-30厘米,佛焰苞呈绿色或绿白色,管部狭圆柱形,浆果呈卵圆形,颜色为黄绿色。

二、块茎不同

水半夏与旱半夏入药的部分就是块茎,两者的块茎不同。水半夏的块茎近圆形,椭圆形、圆锥形或倒卵形,外形比较小,直径约1-2厘米,外表皮的颜色为淡黄色或者白色的,表皮不光滑,能看到表皮上有点状的根痕。

旱半夏的块茎呈圆球形,表皮相对光滑一些,块茎的顶端位置能有凹下去的痕迹,肉质比较坚实,断面比较光洁。

相关文章

  • 专家解答1、整理地块:种植半夏之前首先要在地块上施肥,然后均匀的翻耕把地块上大块的土壤耙平。2、挖沟开畦:在地头做好排水渠,方便后期灌溉,然后每隔10-16厘米开好沟方便种植。3、进行播种:播种的时候尽量选择..
  • 半夏是天南星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,多是生长在草坡、荒地、玉米地等地方的,是旱地的一种杂草。它通常在每年的5到7月之间开花,果实在8月前后成熟。它的适应能力极强,耐旱、耐贫瘠、耐晒、耐高温,因此分布广泛,我国各个地区基本都有生长的。..
  • 半夏喜光,生长离不开光照,但惧怕强烈的直射光。在阳台养护时夏季要注意遮光处理,或者直接移到散光处,避免灼伤叶片。它喜湿润,肥沃的土壤环境,生长季要经常浇水,保湿,但不可出现水涝,雨季要及时排水。还要定期施肥,保证土壤有一定的养分,但不可用浓肥,避免肥害。..
  • 半夏卷叶是由于换上了病毒病,这种病多发生夏季,患病的叶子会卷缩起来,但通常不会呈筒状,植株整体比较矮小。想要预防的话,首先要选没有患病的植株进行留株,播种的时候要用新高脂膜拌种,同时还要给土壤消毒,发现病株后及时摘除,在附近用石灰乳浇灌灭菌。..
  • 半夏喜湿润怕干旱,所以一定要经常浇水。但每次浇水不要浇的太多,以免积水淹根,影响它的生长。新买来的植株一般不要立刻浇水,检查一下盆土的干湿程度,干燥的话再浇。对于刚换盆的植株,上盆后需要浇一次水。另外,浇水要浇在根部,这样才好吸收。..
  • 半夏有花以及果实。花通常是在5月到7月之间开。花序柄比叶柄长,大概25-30厘米。佛焰苞为绿色或者绿白色,管部为狭圆柱形。檐部为长圆形,绿色,有时边缘为青紫色,花序是肉穗花序。浆果为卵圆形,呈黄绿色,先端部分变狭为较明显的花柱。果通常是在8月份成熟。..
  • 半夏种子在储存期间并不怕冻,低温冷藏的话还能延长保存的时间,对于种子发芽也是会有一定帮助的。采收种子的时间若是在6-8月份,那此时就可以采收完之后直接播种。但要是在8月份之后采收的,则要进行储存。它的种子为卵状的椭圆形,两端尖锐,如果种子变得十分干瘪,可能发芽率就会降低。..
  • 温度:控制在20℃左右即可。浇水:不耐干旱,喜欢湿润,不过在浇水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能有积水的出现。光照:属于耐阴植物,不能被强光直射,荫蔽的环境下才能够正常生长。施肥:在生长过程中可以泼洒液态肥,来达到补充养分的作用。..
  • 半夏到了后期生长的时候容易出现块茎腐烂的情况,一般可以用多菌灵和高锰酸钾溶液喷洒,而出现这种现象,主要是因为遇到连续降雨天气导致土壤很潮湿。而有的时候也会出现地老虎的危害,可以使用氟氯氰菊酯EC农药将其消除。..
  • 半夏叶子发黄往往是因为养护不周。如果是因为缺乏光照,需要将其放到向阳处。如果是因为水分不足,需要适当浇水。如果是因为缺少养分,需要增施混合肥料。如果是因为土壤不适宜,需要换成松软肥沃的基质。
  • 半夏在生长期间需要追肥,栽植之前需要施加基肥,可用动物的粪便肥或是腐熟的秸秆,在幼苗起主要是使用磷钾肥。不要给它施加没有腐熟的肥料,也不要施加浓度过高的肥料。在9-10月份的时候,还要给它施一次肥,多使用配制好的专用肥,可以让它的块茎生长比较膨大,施肥不要距离根茎处太近。..
  • 半夏是属于天南星科植物,它的块茎是一种特别重要的中药材。半夏按照功效来进行划分的话,分别是清半夏、姜半夏、法半夏、生半夏这四种。在现代中医学当中用途十分广泛,是一味不可缺少的中药材。

微信分享

微信分享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

链接已复制